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東南亞環境問題(雅君)

柬埔寨耗资14亿元建水坝
(2010-04-02)
(金边法新电)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为柬埔寨建设的水坝昨天动工兴建,连同本周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展开的另一项水坝工程在内,总共耗资10亿多美元(14亿多新元)。
  中国华电集团在柬埔寨西南部戈公省(Koh Kong)额勒赛建设的水坝的动工仪式昨天在金边举行。华电集团将投入4亿9570万美元的资金,建设这个水坝。这个水电站由上游和下游两个梯级电站组成,总装机容量为338兆瓦。
  由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承建的另一个水电站则已于星期一举行动工仪式。这个同样是在戈公省的水电站,投资额为5亿54000万美元。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约为246兆瓦。
  柬埔寨能源部长苏赛Suy Sem在昨天的仪式上说,水电站在2014年建成后,柬埔寨人民的生活将大为改善。
  目前,只有约二成的柬埔寨家庭有电力供应。按照柬埔寨政府的计划,在2010年至2019年间,将有十个发电站陆续开始运作,为所有省份提供电力。
  但柬埔寨为解决电力问题而展开的多项水坝建设工程已引起环境保护组织的关注。总部在美国的国际水系组织警告,此类建设项目将会威胁柬埔寨一些宝贵的生态系统。
http://www.ncku.edu.tw/~cseas/


個人心得

看完這篇報導,我直覺性的想到當年吵得沸沸揚揚的中國三峽大壩的興建問題。當初有多少人反對三峽大壩的興建,大壩的存在,破壞的千年古蹟,影響上千居民的生活,也對當地的生態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但儘管如此,為了經濟發展,中國政府還是毅然決然的興建了大壩。

我想,這應該是許多已開發國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必須做出一個抉擇,而這些國家通常都很有默契的選擇了經濟發展。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開發中國家為了使國家富裕,努力攫取大自然所賦予的資源的同時,已開發國家卻致力於修復早期被他們所破壞的一草一木。

然而,已被破壞的大自然經過修復,就能恢復原狀嗎?不可能!被砍掉的樹,不可能再長回來;被破壞的生態,還要經過幾百萬年甚至更久,才能恢復;被汙染的河川,要待何時,才能恢復它原來的純淨?

我認為,已開發國家的境遇,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柬埔寨、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所有開發中國家應該引以為借鏡!使國家富裕固然重要,但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希望各國能找出兩全其美的方法。

分享: 這是在YOUTUBE上看到的柬埔寨志工服務影片,我覺得很有意義,想跟大家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L3on_e-4jU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東南亞環境問題:聖嬰來襲 東南亞好熱好乾好缺水 (青融)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專電)受到聖嬰現象衝擊,東南亞和馬來半島出現乾旱、缺水及氣候炎熱現象,乾旱導致耕作更需要人工灌溉,霾害問題的隱憂也再度浮現。氣象專家認為,情況可能會比10年前嚴重。
在聖嬰現象影響下,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指出,最近的氣溫介於攝氏26度到33度,24日更出現今年2月的最高溫,達攝氏35度,僅比1998年3月26日創下最高溫攝氏36度少1度而已。
由於傳聞泰國出現「燒芭(火耕)」的情形,因此新加坡許多人最近向當局反映,聞到燒焦味;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表示,本區域2、3月降雨減少,屬乾旱期,因此本地和本區域都可能出現林火,空氣中自然會出現燒焦味。
不過,新加坡的空氣污染指數雖然逼近50點的中水準警戒線,但還在空氣指數適中的狀態。
根據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資料,今年2月在聖嬰現象影響下,頭兩個星期的用水量比平常增加6.6%,增加的用水量相當於36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
新加坡種植蘭花的業者指出,由於天氣乾旱不下雨,必須進行啟動灌溉系統,花圃的水電費在過去兩個月期間增加20%到30%,增加約2000到3000新元(約新台幣4萬到6萬元)。
另外,馬來西亞也出現乾旱現象,從北部的吉打州,到南部鄰近新加坡的柔佛州,農曆新年期間都沒有下雨,且天氣炎熱。
新加坡「海峽時報」今天報導,本區域玉米最大生產國菲律賓,也出現熾熱的天氣;而中國西南部也出現嚴重缺水現象,700萬人缺乏足夠的飲用水,數百萬公頃農作物受到影響。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氣象服務處表示,新加坡今年2月1日到23日,只下了5.3公釐的雨量,這比新加坡在1968年2月和2005年2月出現單月最低雨量8.4公釐還要低。
氣象專家擔心,今年聖嬰現象可能為東南亞地區帶來的乾旱、霾害和林火狀況,比10年前還嚴重。而農業因乾旱出現缺水現象,也讓人擔憂。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GASA)預測,聖嬰現象將持續到今年6月,一些東南亞國家的氣溫可能會飆高到攝氏40度,進而影響農業。
一些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政府,已經開始呼籲人民節約用水,提早開始因應聖嬰現象的衝擊。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東南亞空氣污染:霾害

霾 (haze) 在氣象上是指懸浮於空氣中之塵埃或鹽類等非吸水性固體微粒,由於其質點極為細微,致肉眼無法辨識。霾在大氣中多呈乳白色,惟對遠地明亮之背景,則成黃色或橘紅色;反之,對較陰暗之背景,則顯示淡藍色,此乃霾質點所產生之光學效應所致,亦即光線被霾質點散射之緣故。霾是氣象觀測作業中的一種大氣現象,稱為塵象 (lithometeors),會造成視障,直接影響水平能見度。目前世界氣象組織並未對霾的濃度加以分類。
實例:2006印尼大火導致的霾害
印尼霾害肇因於:
(1)印尼政府鼓勵民眾栽植椰子與橡膠樹,並允許農民將林地轉變成農耕地,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的業者為了方便耕種,非法放火燒林整地,近年來皆導致森林大火。
(2)加上「聖嬰年」,氣候異常乾旱,火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大規模的森林火災燒毀將近百萬公頃熱帶雨林,包括印尼婆羅洲、蘇門答臘、新幾內亞以及爪哇等地,相當於30-40%的台灣面積,多種生物物種不保,國家公園野象保留地亦遭到破壞,東南亞地區的長期生態平衡與環境穩定面臨危機。
印尼火災造成的影響
1. 空氣品質急速惡化,危害人體健康
煙塵對健康影響包括 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頭部血管疾病、肺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等。簡言之,短期內許多人可能因煙害呼吸不順、體弱,並可能窒息或引發心臟疾病死亡:但長期潛浮的健康危害,更不容忽視!
2. 能見度降低,影響交通運輸
森林燃燒所釋放出的煙塵,由於含有懸浮微粒、一氧化碳氣體等,將會形成所謂的霾(haze),而降低能見度。當能見度介於五公里至十公里之間時,稱之為輕霾(light haze);能見度介於二公里至五公里之間時,稱之為中霾(moderate haze);當霾濃度高時,能見度 會降至二公里以內,稱之為重霾(severe haze)。當能見度小於五百 時,多數機場都被迫關閉,以維飛航安全。由於此次煙害,已造成印尼與馬來西亞多數機場關閉,);此外,海航要道麻六甲海 峽塵密布已連續出現多次撞船事件. 由於火災產生煙塵 所造 成之霾害,不僅影響空運與海運,亦影響到陸路運輸。
3.經濟衝擊
由於霾影響,各國政府均嚴重警告國民勿到東南亞旅遊,而至觀光不振。
4.生態環境破壞
燃燒面積至少六十萬公頃,可能超過八十萬公頃,相當於至少六分之一的台灣面積。造成熱帶雨林的嚴重破壞,同時,印尼火災區內多種生物不保。存活的珍貴動物因為食物、水缺乏與棲息地受到侵襲,被迫到村落尋找食物,而被補捉販賣。長期,則因森林面積大幅減少,人為干擾嚴重,動植物生態將無法回復到過去的狀態。

東南亞的生態環境(欣慧)

工程規模堪稱世界第一的長江三峽大壩,引發禍延東南亞的生態災害。國內學者發現長江沿岸污染物排出至東海後,隨冬季東北季風及洋流南下,會污染台灣北部海域,毒海藻被魚貝類吃下後,人也可能因吃下毒魚貝而中毒。 在國科會支持下,東南亞區域全球變遷研究委員會,進行「東南亞陸地及海洋的碳循環研究」,以海測船、衛星遙測儀器監測台灣海峽洋流變化與污染物傳送關係,發現長江沿岸四億人口造成的污水,經由三峽大壩冬季排水,因東北季風與洋流作用漂到台灣北部沿海,已造成嚴重污染。污染物達警戒值 研究發現,長江江水夾帶高營養鹽、高有機質的污染物,高有機質從大壩興建前的七十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之一)激增至二百ppm,已達警戒值,加速金山、貢寮、鹽寮、三貂角及新竹外海水域優養化。高營養鹽會造成藻類過度激增,深水缺乏氧氣,海中生物因缺氧窒息死亡,分解出甲烷、氧化亞氮等氣體,造成毒藻如雙鞭毛藻增生,魚貝食用後又被人類吃下,二十年前高屏地區四十多人吃西施舌中毒,造成兩人死亡事件,可能因此重演
研究指出,以三峽大壩的水庫規模,比目前東南亞所有的水庫加起來都大,因此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量可能引起嚴重的溫室效應。研究指出,河流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到空中,當河水蓄積在水庫中,深水內缺乏氧氣,有機質就會分解出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等氣體。而且,水力發電絕非乾淨能源,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火力發電廠還高。此外,還指出,三峽大壩所衝出的淡水在冬天會沿著大陸邊緣南下,不但會帶來高有機質和農藥污染,海洋中營養鹽的濃度也會高過夏季十倍以上,營養鹽造成優氧化,藻類太多反耗盡水中氧氣,魚蝦無法生存,甚至會形成有毒的赤潮影響台灣。東南亞區域全球變遷研究委員會(SARCS),近三年來SARCS的區域研究合作主題為《東南亞陸地及海洋之碳循環研究》,經過這些研究發現,湖泊、水庫、河川排放溫室氣體效應非常嚴重。他的另一篇《三峽大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研究,也從對東海的影響喚醒大家重視東海生態。最近研究顯示,夏天吹西南風,高溫、高鹽但低營養鹽的南海和部份黑潮水通過台灣海峽,
從三峽大壩衝出的長江淡水流向東北方,不至影響台灣。不過,他說,冬季改吹東北風,低溫、低鹽,但營養鹽含量高的長江淡水,改成沿大陸邊緣南下,冬季台灣海峽水溫比夏季可低到攝氏15度以上,營養鹽濃度可達夏季的十倍以上,除了營養鹽之外,還帶有高有機質及農藥污染的長江沖淡水,冬天時偶爾會流向台灣北部,污染北部海域。水中的營養鹽雖然是海洋植物生長時所必需,但濃度太高時,卻容易造成優氧化,也就是藻類因營養鹽不虞匱乏時,一下子生長太多,藻類死亡後沈到海底分解,分解過程中耗盡太多水中溶氧,魚蝦等動物勢必窒息死亡,漁獲量當然減少。他說,若造成優氧化的藻類正好是有毒的雙鞭毛藻類等時,就會形成有毒的赤潮,經由食物鏈關係造成會毒死人的西施舌事件。  三峽大壩從2003年6月開始蓄水,夏天長江豐水期蓄水,冬天枯水期時排水。日後冬天流向台灣海峽,甚至南海北部的營養鹽和污染物濃度上升,順便也把江蘇、浙江沿海日益增加的赤潮藻類往南送,影響台灣;而夏天時則北上的暖流也將赤潮藻類往北送,影響緯度高的地區,這些都值得警惕。
一個號稱經濟騰飛的中國、一個號稱科技已經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竟然指位自己的利益去想而不為鄰近國家及自己本國的後代子孫著想,這種環境汙染造成的傷害已經不是三兩天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了,聯合國更應該重視中國在三峽大霸對環境的影響,而不是任意放縱中國雖心所欲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