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東協經濟共同體 林欣慧

東協在2007所定訂的東協經濟體藍圖,根據這份憲章,東協經濟共同體將首次制定具有約束力的原則、規範,並將設一個人權組織,會員國必須「提倡並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不過民運人士仍然批評這份憲章並未訂出如何處理拒絕接受人權規範的國家,因此發揮的作用有限。憲章草案中並未納入懲罰性措施,這部分內容交由各國領袖在峰會上做最後定案。
東協經濟共同體將對個人、企業、國家乃至整個區域都有好處。東協經濟部長們制定了一套監督各會員國落實經濟共同體總藍圖計畫進度的機制,以確保各國能跟上經濟整合的進展。東協經濟共同體將設有解決紛爭的機制,這個機制是採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機制為模式,因此這將是一個極具結構且包括正當程序的機制。東協經濟共同體的實現,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到本區域國家投資,因為他們知道把商品外銷到其他東協會員國,將使整個東協變成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一旦東協經濟共同體實現,原則上會員國的企業到其他會員國經商時,不僅能進入當地所有市場,所受到的待遇也應該和當地企業相同。一般消費者則因區域內貨品、服務和投資自由來往,可期待享受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務;而經過認證的護士等熟練專業人士也能自由到其他會員國工作,提高本身受聘機會。如果東協成功創造一個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更多企業到新加坡投資,進而為許多國家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而在2009年東協經濟部長會議(the Meeting of ASEAN Economic Ministers, AEM)主要為「共進、合作、邁向東協經濟共同體」 東南亞國協10國及其主要貿易對象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澳洲與紐西蘭等6國經濟部長,於此系列會議中針對:
(1)以東協融合6國之東協區域經濟整合議題進行協商,並對外重申,將藉由東亞區域內之自由貿易協議,創造世界最大經濟同盟之決心。(2)2015年成立資金、技術人員等可自由流通之東協經濟共同體(AS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有關建議。 
(3)
東協FTA框架。根據東協與東亞經濟研究機構(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SEAN and East Asia)15日於東協經濟部長會議發表的研究指出,東協加六如實現建立東協經濟共同體之自由貿易區域構想,將使16個會員國之經濟成長率分別提高1.3%。
其中,中日韓三國之GDP將上升0.9個百分點;如單就東協而言,GDP更將提升3.83個百分點。
目前東亞地區經濟占全球GDP之26%,地區內30多億人口為全球人口數之49.6%,更是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區域人口數量7倍之多。
由以上統計資料,不難看出東亞地區已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的角色和重要性;因此,如成功整合東亞地區各國經濟,不僅將強化區域貿易之關係,更可使會員國不再依賴自區域外進口。一位資深經貿談判代表認為,東協針對東亞各國的整合行動,將迫使歐盟設法儘速於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域正式形成前,取得與東協各別成員國之雙邊協議。
會議主席泰國商業部部長納卡賽(Porntiva Nakasai)表示,此次系列會議成功的以區域內自由貿易原則,朝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目標向前邁進一大步。
於會中已達成多項里程碑,包括:與印度完成簽署談判長達6年之久的《商品貿易協議》、與中國簽署《投資協議》,達成耗時10年談判之雙方自由貿易區開放、以及與南韓達成共識簽訂《具體產品原產地規則》(Product Specific Rules of Origin),以完成雙方包含商品、服務貿易與投資之《自由貿易協議》等;東協加六會員國間其他後續談判與發展,備受全球關注。
處處可看出東協近年在經濟方面的共同體制上的整合,對於亞洲部分的國家可說是利多弊少,但是對於未加入東協的國家來說如台灣,在未來在國際貿易上可能會被邊緣化
在2010年東協同意在中國成立一個世界最大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極具意義,因為就人口而言,它將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就貿易數量而言,它將是在歐洲及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區。雙方成立自由貿易區後,東協國家可能更加依賴中國之經濟發展,因而增加中國對東協各國之影響力,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亦可藉此加深。而日本對於中國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自然倍感威脅,因此日本隨即亦向東協提出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日本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預訂成立時間為2012年。
隨著東協與東亞中、日、韓三國的密切合作,東亞區域逐漸的整合將有助於東亞區域內部的政治、經濟、安全的穩定。甚至目前東協與南亞的印度逐漸加強合作之後,未來邁向亞洲整合之路的可能性更高。然而對美國來說,一旦東亞地區建立一個不包含美國的自由貿易區,美國的影響力將會相對衰落。雖然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多為開發中國家,成立後對美國經濟的直接影響不大,但是所產生的政治效果,以及對整個東亞自由貿易區形成的指標意義,卻可能成為削減美國在亞洲影響力的因素。美國之所以快速地與新加坡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部分原因即是美國擔憂被排除在東亞經濟整合之外,而使東亞成為另一個難以控制的歐洲。
近年來東協進行區域整合的決心,再度表現在今年東協高峰會的《峇里協定II》。過去東協在峰會上亦曾討論亞洲地區的事務,不過尚未發揮實質的影響力;然而可以預料的是,未來東協在整合之後將在亞洲事務中發揮其影響力。東協區域內部的整合,將使得東協在亞洲區域中逐漸有成為亞洲權力中心的機會,而屆時(2020年)亞太區域將形成美國、中國與東協三國鼎立的局面。然而三極的權力結構將會因為經濟上複雜的互賴而形成穩定的平衡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期末報告

各位親愛的組員:

我們的期末報告已經迫在眉睫

請大家發表一下自己對於期末報告的構想好嗎?

現在初步決定的方向是關於移工

然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關於移工的"什麼"

我認為我們可以做得是個案研究

或者是相關機構參訪

而後者會較前者麻煩一些

前者則是需找到一個相關的"人"

或者是如老師所提議

我們可以訪問東南亞相關餐廳

也是似個案的研究

大家有什麼意見呢?




社會二 蕭彥如

政大附近東南亞美食分享(彥如)

地點: 魔豆花棧對面越南餐廳

心得:那是一間由越南家庭所共同開的餐廳,我不曉得它是否道地,只知到它已經在那裡很久了,當我走進去之時,他們一家人皆是用方言在交談,店裡頭有兩種菜單,分別是中文菜單和越南文(羅馬拼音?)菜單,種類有很多,我點了越南雞絲涼拌河粉,有一點像是涼麵佐上越南特製的醬汁,有一點酸酸的,但是很好吃,很可惜的是只有我一個客人,可能跟一整天的大雨有關吧!大家都不想出門,還記得以前經過這一間店的時候,裡面的生意都還滿好的,其實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文山區還頗多東南亞地區的餐廳,除了改良過後的,也有很多像我去的那一家一樣是由當地人所開的餐廳,他們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週遭,只是有的時候我們太容易去忽略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政大附近的東南亞美食之心得分享

餐廳:麥側出去左轉沒多遠,忘了叫做甚麼,之前同學有推薦我去吃
            但是都沒有時間,這次就藉著這次的機會就去嘗試了一下

美食:海南雞飯

心得:原先在我心目中
            東南亞地區的料理好像都是以辛辣酸麻等重口味的集合體,
            但是在經過這次體驗之後
            我發現了與我所認知的東南亞美食完全不同的世界
            就拿我嘗試的海南雞飯為例好了,他就是一碗很清淡的雞絲飯,
           上面加了一種特殊的調味料,一種帶有甜甜味道的醬,
            吃下去完全沒有我原先對於東南亞料理的辛辣酸麻
            反而有一種清新感,味道清爽讓人不會膩
            雖然是很好吃啦
            但是那個量有點太少,吃不夠過癮XDDDD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看 林愛蓮 心得

一開始在找尋關於東南亞的女性之時,是有一些困惑的。平時我們對於東南亞地區的漠視與不了解,能夠想的到的有名女性也不就兩三個。在鍵入東南亞的有名女性這幾個字之時,所跑出來的資料,穿插著不少外籍新娘、外籍勞工等資料,讓我不禁感到有些難過,或許因為我們既定的成見,便將記憶留存在東南亞的女性在台灣的影像,而對於東南亞的女性不曾去真正了解。

我認為林愛蓮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因為小時的環境不好,讓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必須學習如何生存。她一直秉持著一個理念,就是要做大事。她對於金錢與事業並不執著,懂得自我的調適,懂得見風轉舵,也就是依情勢做事,在工作之上,她付出了她百分百的努力,也造就了她的成功。反觀我們,每一天渾渾噩噩的沒個目標,過一天算一天,不懂得把握自己所擁有的,虛度光陰。如此下來,變更能看見為何現今的年輕人會被稱作為草莓族了。

林愛蓮 從棄嬰到東南亞第一富姐

2009 三月 30 18:14:10 PDT 来源:國際日報


林愛蓮是第一位登上《福布斯》亞洲雜誌封面的東南亞女富豪。《福布斯》將林愛蓮形容為“水皇后”,她出生在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甘榜,是一名孤兒。

29歲那年,她看到廢水再生市場有龐大的發展空間,於是毅然放棄原來在藥劑行的事業,賣掉汽車和公寓,以2萬美元創立以提供淨化廢水系統為主的凱發集團。

如今,“凱發”是新加坡股市上一顆最閃亮的星星。

從小就想做大事

念小學的時候,林愛蓮就學會賣三明治、製造藤器。從馬來西亞來新加坡求學後,她靠補習、賣保險和幫人寫信賺取學費。雖然得半工半讀,從中學到大學,她的成績都特別優異。 “因為小時候環境不好,我自小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大事。那個時候雖然不知道什麼才算大事,但這樣的信念一直埋在心中,直到現在。”

林愛蓮後來做的大事確實很大。10 多年前,她憑個人獨到的眼光,創立了以提供淨化廢水系統為主的凱發集團。現在,她的“水王國”版圖已經從10 年前的中國延伸到中東。

“我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趁年輕的時候打拼;每天工作的時候我都付出100%的時間和精力,那我在週末的時候才能夠享受完全屬於自己的100%休閒時間。”

生意經

“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在中國做生意因此不能誇大其詞。習慣了大排場的中東人就顯得比較囂張,隨時都會把我說的話折扣一半,所以要給他們留下印象,不妨把話說大一點。”

林愛蓮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企業家,在面對眾多大公司的競爭下,她不僅在東南亞開創了“水務王國”,還在新加坡、中國和中東發展海水淡化事業,目前正積極準備開創印度市場。而她的大士海水淡化廠是新加坡第一座、也是全東南亞最大的海水淡化廠。

林愛蓮的“水王國”正積極準備開拓印度市場,通過設立海水淡化廠緩解南亞的缺水危機。

林愛蓮曾獲得第20屆“新加坡商業獎”的大獎——“傑出商人獎”,打破了之前19年來從未有女商家得獎的紀錄。她的名聲這些年來從新加坡漂洋過海響到中國,從去年開始中東地區的國家也競相和她合作。

做了總裁仍怕應酬

“中國和中東在文化上的差異是兩個極端。中國人一向比較含蓄。在中國做生意要謙虛,在中東則得‘有多大說多大’。”這是林愛蓮這些年來在不同地區打拼學會的應對策略和體驗。

雖然個子小小,也沒有強硬派女強人的作風,但林愛蓮憑真才實學,獲得了不同地區合作夥伴的信任。不過,林愛蓮坦言自己還是不習慣應酬,很多時候都需要左右手在身邊助自己一臂之力。

“有時候談生意難免需要多喝酒,兩杯下肚也比較容易打開話匣子,不喝就好像不給面子,所以我得請男同事代勞,自己到了最後才喝一點。”

除了全面進軍中國和中東市場,林愛蓮也密切留意印度。據瞭解,凱發有意在印度南部工業區設立海水淡化廠,如今正與一些夥伴商談。



最大優點是看得開

有些人因為經歷過太多苦,對金錢非常在意。對這一點,白手興家的林愛蓮就非常豁達,她坦言自己最大的好處就是凡事看得開放得下,所以到現在人生並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地方。

“我不會一直往一個沒有結果的地方走。試過以後如果不行,我會找其他的機會;沒有必要捉住不放。”

比如凱發集團曾經嘗試將生意版圖擴張到中國西部和東北地區的油田,花了很多的精力但就是無法打進這個市場。

凱發剛創業時也曾想進入染料市場,解決這個行業所帶來的污染問題,但因為這個市場存在著一些社會問題,而其文化和素質都跟公司所知道的很不同,所以也一直沒結果。

但她樂觀地表示,“我不會耿耿於懷。雖然吃了一點虧,但我明白有些事情得看機遇;這邊做不成,我就往那邊去,不會因此停下來。”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緬甸的德雷莎(PART2)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小小心淂

老實說,我是這學期修了這門課我才開始關切東南亞的議題。所以當老師說要找東南亞的女性菁英時,我其實只知道有翁山蘇姬這個人,但也不是非常了解有關他的詳情。所以一開始也只是沒目標的找,根本不知道要介紹誰!

當我坐在電腦前,茫然的我打開GOOGLE之後,打了 "東南亞 女性菁英"這兩個詞,原以為會找到一些有關的人名,沒想到,資料所呈現的淨是一些有關"東南亞女性配偶"、"越南新娘"之類的字樣。看到著一排排的資料顯示,我感到十分震驚也非常難過,原來東南亞女性在台灣是那麼樣不受重視,這也讓我聯想到上禮拜的課程內容,老師描述東南亞女性客工及外籍配偶在台灣所受到的待遇,難道東南亞女性在台灣人的印象就只有外配以及外勞而已嗎?

好,回歸今日的主題!

大家都知道,緬甸是一個充滿動亂的地方,當有能力的緬甸國民(如:醫生、律師、政界人士、商人等)都千方百計地逃到安全的地方避難時,他卻奮不顧身的網最危險、最困苦的地方跑,而且一待就是十幾年。他愛祖國---緬甸的心,令人感動;他無私的奉獻,令人敬佩,說她是緬甸的德雷莎一點也不為過!
                                                                                              
                                                                                   外交一 王雅君
          

緬甸的德雷莎(PART1)

緬甸德蕾莎 辛西雅醫生


緬甸德雷莎---辛西雅醫生的生平簡介

 緬甸女醫師辛西雅(Dr.Cynthia Maung),女,1959年出生於緬甸仰光,1982年以第一名畢業於緬甸仰光大學醫學院,1983年成為第一位緬甸女醫師, 1988年辭掉優渥的緬甸仰光首都醫師工作,隨即在泰緬邊境義診迄今已十七年,靠著各國人道救援組織的援助,多年來照顧超過五十萬以上的緬甸難民,同時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深入泰緬叢林照顧烽火邊緣的部落,曾獲多項國際人權獎項,備受歐美各國關注,辛西雅雖無合法護照,英、美、法、德皆以人道考量,特准她入境授獎,並持續為她籌募醫療物資。

 她曾獲頒首屆「喬納森.曼全球健康與人權獎」,來自世界各國媒體爭相採訪報導,也引起泰皇蒲美蓬重視與關注。1999年起,她陸續榮獲了荷蘭、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際非政府組織頒發的衛生醫療奉獻獎及人權獎;2002年她榮獲有「亞洲諾貝爾和平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2003年,她獲得《TIME雜誌》選拔為「亞洲英雄」;2004年,她榮獲中華民國周大觀基金會頒發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2007年,榮獲台灣民主基金會所頒發的「亞洲民主人權獎」。

無私的愛---辛西雅醫生的故事

  1988年8月8日,對許多緬甸人來說,它血紅地令人難以忘記;這一天,也震盪了辛西雅.蒙格醫師(Dr. Cynthia Maung)的人生。當年正值緬甸要求民主改革聲浪高漲,學生走上街頭示威遊行,卻遭現任緬甸軍政府下令對當地抗議學生進行掃射並槍殺眾多無辜百姓,死亡人數超過數千人。

  辛西雅醫師目睹了這一切,便決定與學生一同逃往泰國邊境。帶著幾件襯衫、一些治療瘧疾藥品與醫學書籍,以及心中的憐憫和無私,辛西雅自告奮勇來到美索鎮(Mae sot),希望提供流亡學生醫療協助,並在郊區為來自緬甸的難民建立起一間小型診所——梅道診所。

  「我當時以為整個事件會在三個月內平息,然後我們都可以回家了。」身為甲良難民的辛西雅醫師,和其他同樣希冀回到家鄉的人們一樣,渴望著事件的平息和自由之身。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政局依舊動盪、社會依舊充滿不安和苦痛,難民們的回鄉之日似乎遙遙無期。於是眾人開始等待和平生活的到來,而辛西雅醫師則與其他夥伴開始了梅道診所的運作,提供免費的醫療照護給緬甸難胞、貧苦的移民工人、村民、弱勢幼孺,和在叢林裡流離失所的人們。


拾起背包入隊 不需要理由

十九年過去了,辛西雅醫師仍佇足在美索鎮,梅道診所也僅依靠著外界捐款維持基本營運。除了照顧難民,辛西雅醫師也訓練一批「背包醫療服務隊」(Back Pack Health WorkerTeam),這些非醫學科班出身的青年,來自泰緬邊境的少數民族部落,因為當地極度欠缺醫療資源,山上就醫甚為不便,於是這些青年在梅道診所學習簡單醫事與保健知識後,便背著沉甸甸的醫療背包,深入叢林、偏遠地區沿家看診。
長期提供人道服務的辛西雅醫師,對於泰國邊境日漸增加的緬甸同胞,以及他們下一代沒有前途的未來感到非常憂心,因為即使在泰國,他們依舊是無國籍的國際流浪者。「我們無法預期到底什麼時候,這些孩子才能夠回到緬甸去。因此,我們必須要讓他們受教育。我們也不能夠只給他們傳統的教室學習,必須有要更多符合當地實際環境需求、適合當地孩童的教育。」她如此認為。

於是在1997年,辛西雅醫在梅道診所的對面設立了一間小學,這間小學約有兩百多位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在美索地區,赤貧的緬甸移工孩子。與梅道診所的出現一樣,這間設備簡陋,沒有課桌椅的小學,是為了滿足當地無法享有基本教育權利的緬甸孩童,辛西雅醫師希望讓他們有個地方可以拿起書本大聲朗讀,有個學習的環境。

只求關注 不求回報

對於自己多次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辛西雅淡然看待。她說:「這些獎項的鼓勵,不在於我個人,而在於所有的緬甸難民們。許多國際人士對於緬甸的戰爭是不了解的,透過這些獎項,讓國際間更多人知道,到底在緬甸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留在邊界?這些留在邊界的人又在做些什麼?這一切,希望透過這些獎項引起外界更多的關注,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存在,得到更多的資源。」

在美索鎮服務多年,辛西雅卻如同她所關心的難民一樣,仍未取得泰國公民身分,但是面對美、英、加等西方國家願意發給辛西雅公民簽證,歡迎她移民,辛西雅絲毫不為所動。「我從緬甸來,最終還是要回到我的故鄉緬甸。身為緬甸難民,不是我個人的問題,而是所有跟我一樣流離失所的同胞共同的處境,即使受苦,我們也要在一起。」辛西雅堅定地說。

十九年如一日,在辛西雅醫師的心中,成為醫生就是要幫助緬甸同胞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戰爭的殘忍、受難同胞的傷痛,不斷再辛西雅醫師的眼前重複上演,她將憐憫化成了力量,想盡辦法尋求各項資源,來擴大、增強梅道診所的設備與醫療,甚至曾忙碌到讓她幾乎忘了自己體力的不堪負荷。即便如此,辛西雅醫師卻從未抱怨或放棄任何希望,抱持著無私的奉獻和對生命的尊重與憐憫,辛西雅醫生用身體力行,踏實地為難民們尋求更好的生活與照顧、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

辛西雅醫師不認為自己能夠被稱為是「緬甸德蕾莎」,因為她只是在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未來更不需要將她神聖化,但是辛西雅醫師的奉獻和偉大情操,已經遠遠超過那些獎項、稱號被賦予的意義。她的付出是為了那些飽受戰爭和權力鬥爭折磨的同胞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園,而世人所能給予辛西雅醫師最好的報答,不是榮譽和虛名,而是平和、安祥的家鄉——緬甸。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重要】關於團體作業與期末報告

各位組員大家好

我是外交一的王雅君

之前東南亞團體作業的分工似乎沒有做的很好

導致上次團體作業大家都做了一份

所以我想說以後每週團體作業都由1~2人負責就好

這樣大家就可以輪 也不用每個禮拜都要趕星期天DEADLINE

那這週團體作業就由我先做 (有人要跟我一組合做這個作業可以在下面回應 XD)

下次的團體作業想要負責的人請在下面回應

(每個人都要輪到 這樣比較公平^^)

還有 期末的報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到要做的主題

請每個人至少想一個主題

在星期天12點前PO文告訴大家你想做的主題跟原因

這樣我們星期一就可以表決出我們的期末報告主題囉